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专题 > 城市更新行动进行时 >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 工作交流
广州黄埔区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
2022-11-10  16:01    来源:广东建设报

  近日,黄埔区委区政府通过了《黄埔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围绕“国际品质、创新特色”的风貌名片,从目标纲领、管控体系、审批流程及保障制度等层次抓纲举目,做对设计管控“运算符”,搭建品质提升“大平台”,以高标准设计引领高品质城市风貌,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管控沿江风貌 塑造滨水文化复兴带

  据悉,《指引》形成“北部山水新城、中部创新科城、南部人文港城”三个特色风貌片区。将强化沿江风貌管控,塑造滨水文化复兴带,实现沿岸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将珠江沿岸工业仓储用地改造为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舒适、开放、贯通的滨水空间。

  黄埔区将选取科学大道、开放大道、创新大道等重要城市道路进行风貌管控,打造舒适品质的道路形象。《指引》提出,交通性道路应以非开放式界面为主,建筑风格宜展现黄埔现代、大气的城市形象与景观风貌;生活性道路宜界面开放,街道功能包括商业、餐饮、生活服务等,建筑风格宜体现和谐、舒适,注重建筑前区步行空间营造。

  引导建筑形态 塑造城市天际线轮廓

  《指引》提出,重点引导历史城区与沿山滨水地区的建筑形态,保护历史城区和珠江沿岸的天际线轮廓,加强黄埔港CBD、科学城核心区、知识城核心区等城市重要功能区、城市节点及风景区周边天际线指引,形成高低错落、丰富多变的多层次天际线。

  《指引》强化城市设计对建筑的指导约束,从建筑组合、建筑单体、公共开放空间、附属设施等四个角度出发构建精细化的风貌要素设计指引。建筑布局方面,临山风貌区、滨水景观区的建筑布局应留出视线廊道、通风廊道,宽度不宜小于相邻建筑高度的20%,通廊间距不宜大于100米。

  在建筑高度方面,同一地块布局多栋的高层建筑,应至少采用2个建筑高度层次(不含裙楼),且高度之间差值应不少于20%;同一居住地块布局10栋以上的建筑,应至少采用3个建筑高度层次(不含裙楼)。

  此外,滨水景观区、临山风貌区宜形成“前低后高”的空间组合。高层建筑最大连续面宽与相邻建筑相协调,不宜超过临近建筑的2倍。一般地区的低、多层建筑最大连续面宽原则上不大于100米;高层建筑塔楼单体面宽不大于80米,且单体累加面宽不得大于对应用地红线面宽的2/3。珠江两岸一线、临城市主要干道等城市重要景观控制地区建筑连续面宽,应结合城市设计、专家评审进行论证。

  强化设计标准 展现“非遗”价值

  同时,《指引》强调,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的建筑色彩必须与片区内代表性建筑或建筑群的色彩风格相协调。基于此,黄埔区强化重点片区重点项目的设计水平及标准。《指引》明确要求,位于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东十公里)、珠江后航道一线可视地块、鱼珠商务区、知识城核心区等重要地段的建设项目,要求建设单位至少提交3个高质量设计方案开展比选,并鼓励多家高水平设计机构进行方案竞赛。

  此外,《指引》还优先突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加强长洲岛历史文化街区、横沙书香街等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激活玉岩书院、南海神庙、黄埔军校等一系列优秀历史资源文化形象;打造九佛莲塘、长洲深井、文冲幸福里等历史文脉传承活化样本;构建可识可赏的历史文化路径,策划原真体验的传统文化创意活动与节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形象价值。(记者 唐培峰)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