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专题 > 《广东建设年鉴》专题 > 年度关注
推进宜居安居建设 提升居住社区人居环境品质
2023-02-01  10:17    来源:广东建设年鉴·2022

  2021年,广东省统筹推进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城中村改造、绿色社区创建等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年内,广东省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入省委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和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全年开工改造超过1500个老旧小区,惠及31万户居民,提前超额实现广东省民生实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度任务底数目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城中村微改造工作指引(试行)》,指导各地改造完成城中村176个,涉及改造面积351.88公顷。其中,微改造60个,涉及改造面积99公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城中村“脏乱差”的生活居住环境。

  一、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一)构建政策机制体系

  202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计划(2021—2025年)》《城镇居住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政策机制推荐清单(第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体制机制(第一批)》《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引》等8项政策文件先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五年规划(2021—2025年)。广州、东莞、河源等16个市出台市级工作方案;广州、东莞、阳江等11个市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市级工作流程指引、政策解读与办事指引、改造标准等配套文件。是年,广东省本级及广州、珠海市的4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向全国推广。是年,广州、珠海、佛山、梅州、江门等市分别围绕电梯加装、连片改造协调联动、发动居民群众“共同缔造”、完善小区日常管养、与专营单位协调联动、党建引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

  (二)提升改造内容

  2021年,广东省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项目新增或改造道路82.43万平方米,新增设置消防设施小区93个、生活垃圾分类小区224个、安防设施小区60个,新增停车位14755个、口袋公园等公共绿地7.02万平方米。广州、深圳、江门、韶关、梅州、珠海、佛山、中山等市出台加装电梯相关政策文件,全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超4000部,其中广州市全年加装2638部,累计加装电梯超过1万部,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三)形成示范亮点

  广州市三眼井社区、佛山市桂一社区、江门市蓬江区良化南社区、佛山市康复花园小区、珠海市香洲区夏湾新村、广州市黄埔区绿苑楼小区等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纪实》画册。年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编印《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案例图集》,在全省范围内筛选2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展示主要做法和改造成效。广州、深圳、佛山、茂名、梅州、江门等市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案例在广东电视台珠江新闻眼栏目“家门口的小康生活”专题播出,相关素材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引用转发。

  二、城中村改造形成“广东模式”

  (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促进城中村提速改造

  产业是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广东省大部分城中村发展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广东省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工作,加强规划管控引导,在连片成片改造过程中预留产业发展用地,在编制改造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中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目标。广州市白云区马务村,村内企业主要经营生产工艺品、皮鞋、电器等,部分面临空置停产。白云区政府因势利导实行产业转移,将长征皮鞋厂、红菱电器厂和万宝冷机厂等多家国营企业旧厂房改造成创意产业集聚区。区内建成科技创意园、文化创意园,设立农民工博物馆、产业转型升级展示长廊、大学生创业园等,成为广州乃至全国创意文化新地标,先后吸引485家科技文化创意企业进驻,带动8000人就业和周边物业价值提升,每年上缴利税超过2亿元。佛山市南海区运用政府引导、村为主体、市场运作“三大法宝”,实施旧村提速改造。该区永胜村率先探路,从低端出租经济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从传统厂房仓库经营向现代中心区商业商务转型,从村集体经济组织向现代股份企业转型,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集体年收益翻3倍。马务村、永胜村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村民、企业、政府三方共赢,农村集体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为原则,实现新城古村和谐共生

  广东省有53%的城中村拥有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城乡记忆,是乡愁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广东省高度重视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广州市打造出泮塘五约等一批品牌更新改造项目,成为网红打卡点。深圳市南头古城既有千年古城遗迹、百年历史文物,也有西方教堂建筑、民国青砖灰瓦,还有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握手楼”,历史古城与城中村交错杂糅。在城中村改造中,当地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对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打造历史场景博物馆。引入培育文化艺术产业,开展文化创意和艺术展览,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与城中村共存。佛山市采用“绣花”“织补”等方式,“一村一品”高质量活化古村落。该市莲塘村、深水村、长岐村挖掘本地资源,弘扬特色鲜明的龙狮文化、礼孝文化、长寿文化,保护和传承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湾华村将旧的粮食加工厂活化为文化曲艺社,拓展村民文化活动场地。

  (三)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目标,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

  2021年,广东省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城市发展形势要求,制定出台城中村微改造工作指引,结合乡村振兴和创文巩卫等工作,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肇庆市端州区岩前社区毗邻七星岩景区,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主线,对建筑风貌、交通系统、绿地景观等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打造多元协调的风貌建筑群,形成“星湖风情半岛”休闲区。东莞市洪梅镇黎洲角村围绕建设“水乡特色精品示范村”,翻新老人院、剧场、妇女健康中心和灯光篮球场,提升河道景观,实行智慧停车,打造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宜居社区。梅州市梅县古塘村以茶仔园片区建设为重点,创建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村,改造公厕、路灯、管网泵站,修缮宗祠祖屋,建设文化馆、中医馆,因地制宜提升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湛江赤坎区百姓村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公共空间、智能安防、文化输出等方面建设,配套建设文化楼、篮球场、健身区,铺设硬底化村道18条,统一划分停车位,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三、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推进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城乡均衡覆盖,巩固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支持指导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和南岭国家公园创建申报。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环境美化,深入开展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广州市联合民政、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整合“宜居社区”“绿色社区”“容貌示范社区”资源。佛山市由“共同缔造”行动领导小组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等12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全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进行督导。阳江市参照“广东省宜居社区”创建奖励标准,对达到绿色社区标准的社区进行资金奖励,用于社区软硬件设施建设。(汪沛 温宏智 王晓光 刘细华 苏伟洵 吴璐瑶 古剑忠 李彦鹏 张子洋)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