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一、项目概况
佛山地铁三号线是佛山南北向主干线路,全长69公里,共设车站38座。本工程承包范围包括佛山西站、兴业路站、太平站、狮山站、大学城站、科技学院站及相应区间、狮山车辆段出入段线机电常规设备、车站装修。建筑面积:狮山站22480㎡、科技学院7398㎡、太平站11660㎡、兴业路站12867㎡、佛山西站一期17000㎡、大学城站13972㎡,是佛山重点控制性工程。
二、BIM应用创新点
为满足轨道高精度、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要求,轨道工程制造、施工过程采用BIM技术,实现了建造全过程信息化和智能化,除了常规应用点图纸会审、砌体排砖、管综深化优化、净高分析、孔洞预留、支吊架设计、装修龙骨吊顶深化、装配式机房、专利优化外,主要创新点有:
1、利用BIM+AR技术将BIM模型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可视化交底,为施工和验收环节提供可视化的参考和指导。
在机电管线安装前,现场人员通过BIM+AR技术将BIM模型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厘米级定位,叠加在施工现场,进行机电管线的可视化交底,让BIM+AR技术在施工中起到引导指示作用,使得现场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就对管线的排布位置能有直观的感受,验收时也能映射现场管线位置进行核对,为施工和验收环节提供可视化的参考和指导,减少施工错误,优化施工方案,降低返工成本,以精准定位和高效显示技术助力轨道交通工程的高质量施工。
2、基于互联网标准化的BIM协同平台工作体系,实现了跨区域BIM协同,轻松实现数据打通,提高多层级管控效率。
以BIM数据模型为核心,利用红瓦协同平台轻量化处理整合后,团队可通过电脑、手机端等随时随地查看模型进度及项目现场问题,无纸化管理、绿色环保,提高多层级管控效率,实现了多方参与协调深化设计、数据更改、跟踪任务、检查成果、实时交互;从BIM工作组岗位级到项目级再到企业级逐步实现数据打通,使数据沉淀与积累变得更加方便且高效,且数据统一管理, 随时可查, 无纸化管理, 绿色环保。
3、通过虚拟建造、施工模拟等BIM技术手段,进行地铁机电工程逆序施工模拟及装配式机电整体吊装。
通过虚拟建造、施工模拟等BIM技术手段,基于BIM深化后模型对砌体施工和机电预埋套管进行合理倒置,先埋后砌一次成型,避免漏埋发生,杜绝后开槽对墙体的破坏及产生的建筑垃圾,节省成本,践行“双碳”目标,并形成企业级工法《地铁机电工程逆序施工工法》。
通过BIM技术模拟机电整体提升过程:采用起吊支撑平台和方钢搭建起吊平台,将各专业管线直接安装在综合支架上,再利用电动葫芦的同步提升最终实现整体吊装。为现场提供可视化交底,提高施工效率,实现数字化建造。
4、采用BIM+智慧工地平台应用,实现信息集成管理,信息协同,打造工地“智慧大脑”,大力推动绿色施工新技术创新应用。
项目基于智慧工地平台,将监控摄像、门禁系统、扬尘检测等各项系统集成、数据共享,通过平台可实时监控项目质量安全问题,节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项目的数据处理效率,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便捷高效;基于BIM的项目智慧现场管理平台系统,决策者可实时获取现场生产数据,形成高度智能化的项目管理系统和高效敏捷的现场管理体系,BIM模型与现场进度自动实时同步;将项目物联网监测数据接入智慧工地系统,通过自动统计和分析,实时在相应部位查询监测图表,并将预警信息通过微信发送实时通知,在BIM模型上进行可视化反映。
三、BIM技术应用总结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佛山三号线站房项目应用,改变传统的项目管理理念,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的层次,从而大大的提高地铁建设精准快的速度,为城市轨道交通开启了新的建设模式。有效促进轨道工程建造的提质增效,对推动类似轨道项目BIM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推广在城市轨道交通全线建造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