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一、项目概况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位于广州番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枢纽——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是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及华工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四方共建的重点工程,目标建成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示范校区,是广州高等教育新品牌、新标杆,各方定位及社会关注度极高。
二期项目包含图书馆、活动中心、体育馆及教学区、生活区在内的15个地块,35栋建筑,及校园景观、市政、综合管廊等工程。占地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总投资54.6亿元。
二、BIM技术应用
项目基于多软件协同的openBIM工作流,整合了建筑、园林景观、市政道路等5大类工程,建立了匹配广州市BIM审查标准的59万㎡建筑全专业BIM模型及110万㎡的校园地形、市政道路、管网及1.2公里的综合管廊模型。
BIM从方案阶段介入,利用InfraWorks整合数据,进行场地及建筑的交通可达性、交叉口视线、地形及土方分析、日照分析、风环境分析、室内采光分析、疏散分析等分析模拟,辅助设计决策,有效提高设计质量。
综合体育馆的大跨度钢桁架屋面是设计难点,结构专业通过犀牛及grasshopper开展参数化设计,建立钢结构线模,导入ArchiCAD生成结构及建筑构件,并输出建筑、结构施工图及钢结构工程量。
施工阶段,Tekla在线模基础上开展钢结构深化设计,输出钢结构深化图纸。在日常设计汇报中,通过BIMX可实现模型与图纸便捷切换,而Solibri整合Rebro机电模型则极大提升了设计协调决策及施工交底的效率。
图书馆是项目四大公建之一,倾斜幕墙与结构设计难度高,空间定位难度大,BIM模型提供空间定位依据,输出建筑施工图。通过计算模型传递构件信息,在Revit中进行配筋,输出结构施工图。机电专业定制符合国标的族,实现快速出图。模型实时渲染反映设计空间效果,保证图模一致性,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BIM正向设计。
三、智能建造
结合项目难点,在项目设计及施工阶段开展基础、特色、创新及拓展应用四类BIM应用,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利用Navisworks开展69项专项问题审查,发现问题共计1733处,累计规避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758万元。协调各专业优化室内净高,输出管综图纸及施工交底文件
结合模架软件识别能力对BIM模型拆分,配合手算确定周转方式及材料一次性投入。
通过无人机及BIM建模手段,快速获取并处理地形表面数据,复核传统勘察及结构专业土方计算、现场土方实际结果,将差异控制在5%以内,并实现土方平衡。
开展4D进度模拟,并在过程结合实景模型对地块进行拆分策划单月进度进行纠偏。
可视化方面进行拓展应用,整合校园整体BIM模型,所有构件信息都可在整合平台中进行查看及修改,对校区的整体风格及街区式设计氛围进行效果验证,提供VR沉浸式体验。实现数字孪生校园建设。
BIM配合精装修设计,对室内管线、灯光的设计效果及样板材料进行全过程的模拟及控制。VR漫游辅助各方体验落成后的场景效果,提高项目信息共享的效率及决策的有效性。
运用AR技术为现场管综进行交底及快速复核,AR比对发现问题可输出整改单,辅助巡场及验收工作。
四、智慧管理
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在保证后台数据顺利对接的前提下,结合管理流程分别定制开发云平台,应对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设计阶段各方可在云端查看轻量化BIM模型,模型构件绑定设计问题、施工交底文件等,极大方便项目汇报与沟通决策。
项目组建信息化管理团队,集多方资源打造“AI实测实量、无人值守地勤、人员定位、BIM+装配式供应链、BIM+限额领料共计28项开发应用,获得多方主管部门肯定,并通过广州市BIM+智慧工地试点项目。
运维阶段以BIM模型作为数据基础,实现数据全融合、状态可视化,高级别,跨区域的设备联动控制,打造一个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相融合的智慧校园数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