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 百年征程 > 红色资源
广州这栋小楼串起多个“春天故事”
曾是中共广东早期组织重要活动场所、香港海员大罢工联络站
2021-03-08  10:29    来源:南方日报

  一线走访

  清晨,位于广州市起义路素波巷的广州市第十中学从宁静中醒来,校园里一栋红墙绿瓦的小楼在晨曦中显露模样,一块写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的牌匾悬挂在小楼正中。

  这栋小楼不简单。以它为线,可以串起多个“春天故事”:1921年春,正是在此处,中国共产党广东早期组织经过改组,以崭新的面貌示人;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同年3月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都与它有着密切联系……近日,记者走访了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追寻那些年春天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亲历者确认粤首个党支部遗址

  午后,阳光正好。记者走进广州十中校园,看到在宣讲员养成所遗址门楣上,“党的光辉照万代”几个大字闪闪发光。题这行字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共产党广东早期组织党员谭天度。26年前,同样是在这栋楼前,103岁的谭天度老人确认这里就是广东第一个党支部遗址。

  “喏,这是我们当年的合影。”在接受采访时,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老照片给记者看,照片里,广东党史工作者们面露喜色。“找到了遗址,意味着广东早期党组织研究实现了一大突破。”

  广东党的早期组织是何时建立的?曾庆榴告诉记者,根据现有史料显示,1920年,共产国际远东局的代表米诺尔和别斯林到广州组建了名为“广东共产党”的组织。“广东早期党组织由此发端。”曾庆榴说,但组织成员中多数为无政府主义者,这背离了共产国际的初衷。

  改变发生在第二年春天。根据中共一大档案文件《广州共产党的报告》记载,彼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来广州开展建党工作,他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都认为,必须摆脱无政府主义者,建立“真正的共产党”。后来,无政府主义者退出党组织,陈独秀、谭平山、谭植棠以及米诺尔、别斯林等人对广东早期党组织进行了改组。

  改组后广东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场所,正是广州十中校园里的那栋小楼。而时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发起成立的宣讲员养成所,也在这里举办。记者在小楼一层看到,遗址内还原了当年养成所的办学场景,左侧黑板上写着两行字:“今日作文题:我们的历史使命”。

  从那年春天开始,广东早期党组织以新面貌开展工作:党组织以机关报《广东群报》为主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等新思想;出版《劳动与妇女》杂志,发表对工人运动的调查文章等;宣讲员养成所培养出黄学增、刘琴西等大批革命人才。中共一大召开后,广东早期党组织“升级”为中共广东支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

  小楼的春天故事仍在续写。1922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小楼成为罢工运动联络站;两个月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会在此处举行;同年5月1日开幕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也把办事处设在这里。

  小楼将在今春动工改造

  “当年养成所的教员,很多来自北大等知名高校……”日前,记者来到广州十中校园里的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内,刚好遇到该校历史老师陈满钗在向游客做讲解。

  参观者们看到的展板上,都凝结着陈满钗的心血。这位已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告诉记者,学校105周年校庆时,曾有校友资助改造小楼。“当时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还原宣讲员养成所的场景,并且重新布展。为了搜集史料,我跑遍了广东省历史博物馆、省档案馆、烈士陵园,还求助了曾庆榴教授等党史专家学者。”她说,在多方支持帮助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焕发新颜。

  对十中师生来说,宣讲员养成所遗址是“近水楼台”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广州市第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黄劲雄介绍,该校把遗址相关党史编写成教材,并作为初一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以遗址为载体,可以让红色教育更加立体、真实,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深入学习了解那段历史”。

  一些学生还主动加入讲解员队伍。“我为母校承载着一段段珍贵的党史而感到骄傲。”学生讲解员吴子彤说,“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一直激励着我,我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如今,百年后的春天,这栋小楼又将迎来改造。“修缮工程计划在今年7月前完工,为建党百年献礼。”黄劲雄说。

  红色名片

  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位于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这栋小楼曾是中共广东早期组织重要活动场所,广东首个党支部就在此处诞生。1921年,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在此开办,主要培养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的干部人才。

  对话

  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

  从“广东共产党”到中共广东支部

  日前,在省委党校图书馆里,年届七旬的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南方日报:根据现有的研究,广东早期党组织创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曾庆榴:1920年10月后,广州出现了以“共产党”命名的组织。10月10日《劳动者》第二号发表《共产党的粤人治粤主张》一文中有“广东共产党”这个名称;12月24日《广州晨报》刊出“共产党广州部”的传单。“广东共产党”“共产党广州部”是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维经斯基派人来广州组建的,成员多数是无政府主义者。

  1920年12月,陈独秀来广东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并指导广州建党工作。由于信仰不同,无政府主义者退出共产党组织。于是,陈独秀以《广东群报》的编者为骨干,在1921年春改组了广东共产党组织,中共一大后又成立了中共广东支部。从“广东共产党”到“中共广东支部”,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应切割开来。

  南方日报:当时广东早期党组织以《广东群报》为机关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曾庆榴:广东早期党组织把《广东群报》编辑部作为主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评论时政以及与无政府主义论战。报纸大量转载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的《共产党》月刊上的文章,包括《中国共产党纲领》《列宁传记》《马克思生平》等,影响很大。

  南方日报:当时开设的宣讲员养成所,主要功能有哪些?

  曾庆榴:培养干部是当时广东早期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养成所主要培养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的干部人才。开办宣讲员养成所投入很大,每年计划经费30万元,而当时办一所省立中学的经费是3万元/年,一所专科学校的经费是10万元/年。养成所师资配备也很强,教员多是从国外留学归来或毕业于北京大学等名校,很多学员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黄学增、刘琴西等。

  学习手记

  让更多“小楼”故事为人熟知

  一走进广州市起义路素波巷,外面商业街的嘈杂仿佛一瞬间被隔绝。往巷子里继续走,不多时就能看到广州市第十中学。而就在这个静谧的校园中,竟然“隐藏”着中共广东支部的诞生地。

  如今,广东党支部遗址上已建起一栋二层小楼,并且还原了当年开办的宣讲员养成所课堂原貌,置身其中,不仅让人联想到当时学员上课的情景。从签名簿上可以看到,每天都有人来此处参观学习,其中不乏中小学生。

  不为人所熟知的是,这栋不起眼的小楼与多个党史大事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香港海员大罢工联络站、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办事处、中共三大预备会议召开地等。由此想到借建党百年契机,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让更多“小楼”里的故事为人所熟知,使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成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记者 王聪)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