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专题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他山之石
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农村人居环境如何重塑?|浙江“千万工程”调研行①
2023-07-11  10:37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

  【编者按】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

  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因县施策抓好产业培育,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打造一批产业强县,更好强县促镇带村,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南方+派出多路记者分赴浙江杭州、绍兴、湖州、金华、嘉兴等地,深入区、县、镇、村一线实地调研,即日起推出浙江“千万工程”调研行全媒体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新宇村位于杭州临平区,村子整洁,农田美观,千亩荷塘点缀其间。

新宇村位于杭州临平区,村子整洁,农田美观,千亩荷塘点缀其间。

  七月江南,碧水青山。

  盛夏时节,浙江农村以一种画卷式的唯美徐徐展开:白墙青瓦、荷风蛙鸣、孩童嬉戏,步步皆景、处处如画。

  这场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深刻重塑始于2003年,“千万工程”拉开了蝶变的序幕。20年持之以恒,当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连日来,南方+记者走访浙江杭州、金华、嘉兴等地多个农村发现,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始终,科学规划、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如今,浙江农村正向更高阶段迭代——绿色、低碳、共富,勾勒出未来乡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美丽生态重塑乡村:

  “住在村里就像住别墅”

  乘车沿着乡村柏油公路行驶,不多久便到达杭州临平区新宇村的连片荷塘,接天莲叶映衬夏日光景。

  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黑臭养殖塘。

  “黑鱼赚钱嘛,村里很多人养,解决了就业、收入问题,却出了环境问题。”新宇村党总支书记奚如良仍记得那段岁月,黑鱼要喂食冰鲜鱼和动物内脏,养殖尾水直排入河,一时间村子臭气弥漫、蚊蝇满天,“再这样下去全村都要完蛋”。

  2015年,新宇村下定决心清理黑鱼养殖。

  “刚开始阻力很大,那就村干部先带头干。”奚如良说,村干部家庭率先停止黑鱼养殖。在干部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意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危害。当时,临平区又出台了相关补偿政策,最终全村300多亩黑鱼全部清退。

  清退后,腾出的大片鱼塘怎么办?

  养殖黑鱼的淤泥肥沃,新宇村便顺势引进荷花种植,并探索出“藕鳖套养”种养新模式,在荷塘养殖甲鱼。在这一模式下,生态甲鱼的价格提升至200元/斤左右,每亩收益近2万元。

新宇村千亩荷塘里游客欣赏荷花,这里曾是黑臭鱼塘。

新宇村千亩荷塘里游客欣赏荷花,这里曾是黑臭鱼塘。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生态环境好了,村民“腰包”鼓了,新宇村开始大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走在新宇村的乡间小路上,几乎看不到垃圾,这得益于村里垃圾分类的实施。

  “在农村搞垃圾分类,就要简便易行。每家发2个垃圾桶,一个装会烂的、一个装不会烂的,这样村民一下就明白了。”奚如良告诉南方+记者,村里还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建立垃圾收运制度,原本垃圾满地的村子很快变得干净。

  此外,新宇村多年来持续进行道路修缮、绿化养护等,不雅观建筑、裸露围墙、卫生死角等得到治理,生活污水也纳管处置。村里还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非粮化非农化等,逐渐形成赏心悦目的大田景观。

发展莲花产业后,新宇村建起“奶奶工厂”,村里的老人到车间剥莲子,实现家门口赚闲钱。

发展莲花产业后,新宇村建起“奶奶工厂”,村里的老人到车间剥莲子,实现家门口赚闲钱。

  经过多轮治理,新宇村“净、绿、亮、美”的美丽宜居环境日益显现。“村里环境好多了,越来越舒服,住在村里就像住别墅。”村民奚农莲笑着说。

  不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维护需要大量资金。奚如良给南方+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仅新宇村的绿化保洁和环境卫生清理费用每年就需要29.9万元和61万元。随着治理要求提高,花费也会随之增加。

  “一方面,我们更积极争取强村富农政策和资金;另一方面,村里也想办法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这样才能形成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奚如良分享经验。

  目前,新宇村通过盘活村内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研学科普、文化创意等新业态。“预计今年,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突破300万元。”奚如良说。


  绿色产业振兴乡村:

  “环境治好了旅游也旺了”

  傍晚,金华市浦江县上河村壶源江碧波荡漾,孩童们在江边戏水,享受夏日清凉。

  “等到晚上景观灯亮起来,江边的人就更多了,热闹得很哩。”江边小卖部的李阿姨感慨,难以想象以前村里粉尘漫天、垃圾遍地,连江水都是白色的。

上河村壶源江治理好后,孩子们在江边戏水玩耍。

上河村壶源江治理好后,孩子们在江边戏水玩耍。

  浦江县被称为“中国水晶之都”。21世纪初,浦江县的人造水晶产业达到鼎盛时期:一个县集聚了两万多家水晶加工作坊。大量小作坊遍布农村,生产废水直排入河,粗放发展让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县域内85%的河流成了“牛奶河”“垃圾河”。

  “水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地里完全长不出庄稼。”上河村党支部书记陈隆恩说。

  2013年4月,浦江县按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以水晶污染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并逐步建立4个水晶产业园,试图将村里的水晶作坊搬入园区。

  “刚开始很多人都不愿意搬,党员家庭就带头关停小作坊;对于不搬走还要偷排的小作坊,就只能停水断电。”陈隆恩说,人居环境要根本改善,肯定会有这样的阵痛期,千方百计也要完成,“把环境治理好了,村子才有未来”。

  最终当地全面整治水晶产业,全民参与消灭462条“牛奶河”和577条“垃圾河”的行动,最终让江南水乡重泛清波。

  随着水晶产业集聚到产业园规范发展,各地环境日益改善,美丽乡村开始孕育出美丽经济。随着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上河村搭乘政策东风将发展重心转向旅游业。

  “发展旅游离不开水,治理好的壶源江从村子流过,风景优美,又成就了村里的旅游业。”陈隆恩感慨,围绕壶源江,当地又完善沿岸灯光、亲水平台等,“水”的旅游文章越做越丰富。

上河村村舍齐整,老屋得到保护,成为旅游亮点。

上河村村舍齐整,老屋得到保护,成为旅游亮点。

  同时,上河村历史久远、古建筑多,发展旅游也有先天优势。“对老屋,我们坚持不大拆大建,仅对外立面按标准统一修缮。”陈隆恩说,村子还把道路升级成青石板路,并明确垃圾分类、集中收运,生活污水也接入管网处理。多措并举下,上河村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上河村又在河边陆续建起观光栈道、高空玻璃滑道、高空音乐悬廊等游乐项目,并配建餐饮、民宿,乡村旅游越做越旺。如今,上河村已建成为3A级景区,村集体每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50万元左右。今年五一假期,5天游客人数达到14万-15万人次。

  随着旅游发展,来村里的年轻人也多了。距离上河村15分钟车程的新光村,清退水晶小作坊后,旅游发展也如火如荼。2015年,原本从事水晶产业的陈青松回到新光村成为一名创客。

  “以前村里环境太差,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现在村里大变样。”陈青松说,他租下村里的几栋老房子搭建文创产业平台,吸引了40多名年轻创客进村,“如今来村里旅游的人特别多,环境治理好了,乡村旅游就旺了,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低碳生活激活乡村

  “村里流行起赛艇运动”

  嘉兴市平湖曹桥街道马厩村,河道上,赛艇体验项目引来众多游客参与;低碳馆内,孩子们兴致勃勃看着科普视频。

  运动和低碳,正让这个传统乡村变得时尚。而在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狼藉的养猪村。

  “当时家家户户几乎养猪,污水直接排进河里,水质很快恶化到劣Ⅴ类。”马厩村党委书记姚健介绍,2013年村里下定决心拆除违章猪棚、清退养猪。随着“千万工程”“五水共治”推进,马厩村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嘉兴平湖马厩村,探索出“低碳+运动”发展模式。

嘉兴平湖马厩村,探索出“低碳+运动”发展模式。

  不养猪,马厩村的未来在哪里?

  “我们结合村子的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定下‘低碳+运动’的发展路子。”姚健说。

  为了不再步养猪污染环境的“后尘”,村子开始发展稻田退水“零直排”模式。

  在示范种植基地,南方+记者看到,水稻种植尾水通过田间的闸口流入拦截生态沟,经过沟中的水生植物吸附净化后,汇入王家浜河浜水下森林系统进行进一步净化。最终,又被重新泵回王家浜机泵,用以农事灌溉。

  “水稻种植尾水含有氮、磷等污染物,以前是直排入河。现在‘零直排’将尾水进行生态处理后,重新用到灌溉中形成闭环,最大程度降低种植面源污染。”姚健介绍。

  不仅仅是农业,马厩村的生活也变得低碳。村内的乡村低碳科普馆全天候开放,向村民和游客科普碳排放、垃圾分类等知识。屋顶铺满的光伏板,可以满足场馆的所有用电需求。“现在不少村民家中也安装屋顶光伏,通过并网发电,每户每年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益。”姚健说。

近年来,通过引进、发展赛艇运动,马厩村已成为当地有名的赛艇村。(资料图)

近年来,通过引进、发展赛艇运动,马厩村已成为当地有名的赛艇村。(资料图)

  近年来,马厩村还推动“善治积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等赚取积分,累计积分可获得一定价值的物质奖励。

  低碳让马厩村的人居环境变绿,而赛艇则让马厩的村民“腰包”变鼓。

  随着水环境改善,马厩村发展水上运动有了基础。“村里河道特别直,我们在2020年引进赛艇运动,并打造‘赛艇小镇’。村子还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来运营,开发旅游项目。”姚健表示,乡村要因地制宜找到发展点,“现在村里流行赛艇,如果想玩赛艇,在嘉兴肯定第一时间想到这里!”

  近年来,马厩村所在的曹桥街道也策划了“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将低碳和运动元素融入沿线多个农村的未来发展中。

  沿着这条精品线,道路两侧是太阳能路灯、村民屋顶装上光伏、新能源公交车开进村里……“我们全线融入‘零碳’‘共富’的乡村生活理念,打造低碳主题民宿、碳足迹互动平台、零碳停车场等多个场景。”曹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绿色生态已成为浙江农村的普遍选择,“这是未来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不是割裂的,一定要融合发展,而且产业发展应从传统的‘+生态’向‘生态+’转变,实现良性互动。”广东环科院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修玉说。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