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91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2022-06-30  10:20    来源:本网

魏晓慧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建设大湾区精品城市群的建议》(第1915号)收悉,经综合研究,现答复如下:

  对于通过加强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专业素养,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大湾区城市群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内在魅力,我们十分赞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信息产业发展优势,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增强城市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全省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并努力构建全省城市管理“一张网”,以智慧城管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同时,狠抓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队伍政治素质、管理水平、执法能力和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一、我省在城市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城市(县城)和建制镇(乡)级污水处理设施900余座、污水管网约4万余公里、污水处理能力1130余万吨/日;累计完成200余座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老旧管网改造约5370公里。“十三五”期末,全省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超过65%,BOD削减量达到75余万吨,相比2015年增长超35%;新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模超1.2万吨/日,是“十三五”规划目标的2.3倍。

  二是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新建成生活垃圾处理项目100余个,新增处理能力近10万吨/日,占现有总处理能力的超68%,其中新增焚烧发电厂50余座,新增焚烧处理能力近7万吨/日;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近140座,总处理能力约13.8万吨/日,设施数量和无害化处理总能力均居全国首位。“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燃气利用和管网建设蹄疾步稳。全省21个地市均通达天然气主干管道,新增城镇燃气管道2万余公里、门站10余座、LNG气化站60余座、储配站100余座、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900余座,全省城镇居民燃气普及率近98%,天然气普及率由2015年的30%增长至2020年的50%。围绕建成“全省天然气一张网”要求,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和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燃气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推动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全省21个地市城市燃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广东省城镇燃气安全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城镇燃气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四是城市供排水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供水厂300余座,供水管道总长近14万公里。加强防旱抗旱形势研判,强化保供水统计分析,做好监测预报、会商研判和信息报送,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和应急保障。2021年,全省20个地市节水型城市创建自评达标,其中5个地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比近24%。指导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评估等工作,广州、汕头被列为国家第一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五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省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525个黑臭水体经各地自评上报全部消除。生活垃圾分类扎实推进,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开,成功承办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广州、深圳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每季度评估工作中均名列前茅。城镇园林绿化持续改善,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8平方米/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不断推进,全省累计建成社区体育公园2400多个。违法建设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圆满结束,截至2021年底治理量6亿余平方米,完成治理目标150%,治理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充分肯定。开展高铁安全环境整治行动,累计整治问题隐患10000余处,拆除高速公路沿线违法建设27万平方米。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安全、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

  六是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数字住建”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数字住房(粤安居)”等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省21个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已基本建成,国家、省、市三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省施工图数字化联合审查管理系统,实现全省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数字化;通过省建筑市场用工实名和诚信监管系统,实现对全省工程项目的用工管理实施监管;在疫情期间,在全国率先运用大数据开展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推进住房城乡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加快,有效推进了《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和《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颁布。

  二、构建全省数字化城管“一张网”,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一)细化标准,分类推动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制发《关于推进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基础型、通用型、智慧型等三类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标准,分类指导各地开展平台建设。方案对体制机制、建设管理、运行管理、验收考评等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并对监督指挥中心建设以及人员数量配备、硬件配置、系统要求等提出具体参考标准,为各地推动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争取财政支持提供技术标准和政策支持。

  (二)统筹推进,高质量建设省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掌握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汇集全省数据,提供决策参考,2017年我厅建成了省级数字城管平台。一方面,建设具有全省城市管理数据汇集、统计、分析、监督、评价功能的省级数字城管平台。另一方面,按照国家明确的九大子系统标准,建设全省通用型数字城管平台。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可结合资金安排和建设周期等实际情况选择自建或者申请免费使用省级平台服务,有效节约了市、县(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压缩了数字城管的建设和开发周期,实现了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基本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平台在城市建成区的覆盖率达到92.50%。

  (三)稳步实施,积极构建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一张网”。我厅研究制定案件数据对接、地理空间信息对接、行业视频监控对接等三类数据格式标准,有序推动全省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全面部署开展省、市两级数字城管平台对接工作,以及未建平台的市县使用省级平台工作,有效推动省、市、县三级数字城管平台互联互通,积极构建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一张网”,逐步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新格局。按照关于推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一网统管”的要求,立足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梳理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做好省级系统联网对接、数据互联等工作。目前,已完成省级平台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并实现省市两级平台对接工作。

  (四)与时俱进,推动与国家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对接。为贯彻落实好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部署要求,我厅制定了推进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和联网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建立省市两级工作联系机制,加强工作联动,推动省市两级城市管理数据互联互通。近期,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建设成熟运管服平台,加强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等要求,我厅已编制完成省级运管服平台工作方案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核,目前正加紧开展立项方案编制,指导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编制本地区城市运管服平台工作方案。

  (五)加强指导,保障各地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指导推动全省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我厅组织市、县(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分管领导开展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培训,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行业领军企业进行授课和介绍,推进和规范全省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保障各地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联合羊城晚报社举办“智慧城管?智慧在人”2020第四届中国(深圳)智慧城市大会,组织全省城管执法部门参加学习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做法。建立厅工作技术团队,定点挂钩各个地市,及时开展数据对接工作的指导培训。如在茂名市申请使用省级通用型数字城管平台后,我厅多次派出技术团队对茂名市各级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以及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干部职工进行专题辅导培训。

  三、狠抓队伍规范化建设,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人才基石

  (一)以学为基,狠抓队伍建设,能力素质显著增强。一是加强业务培训。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省城市管理执法专题培训班,对共1800多人进行培训。自2017年起,采取“走出去”方式,在浙江、四川、上海等省市举办广东省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专题培训班,对各地城管执法部门共约140名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同时,2019年与广东警官学院共同建立了城市管理和执法培训基地,打造全省城管人才培育的新高地,不间断建立完善需求导向、全员参与、分层实施的城管执法培训体系。二是开展岗位练兵。增加队列训练、执法演练等培训内容,通过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升队伍依法行政能力,提振队伍精气神。三是规范队伍形象。按照国家标准,全面规范统一各地城管执法队伍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以及规范城市管理执法执勤用车涂装标识。出台《广东省城市管理协管人员服装和标志标识式样标准及制作技术指引(试行)》,规范城市管理协管人员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全面统一了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着装,树立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二)以法为纲,狠抓法治建设,制度规范日益完善。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法规。全省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狠抓法制建设,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规范执法制度,不断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二是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指导督促各地按照国家和省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本地区执法全过程记录的信息收集、保存、管理、使用等工作制度。目前,全省21个地市城管执法部门均在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方面完成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建设工作,确立执法纸质文书标准和电子信息格式,并推行音像记录,配备执法记录仪。三是推广律师驻队制度。研究总结和全省推广深圳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律师驻队”制度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驻队律师“法制员”“审查员”“智囊团”“宣教员”等作用,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城市管理工作,推动城管执法向严格、规范、文明转变。

  (三)以新为常,狠抓执法创新,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引导多元共治。全省各级城管执法部门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部门主业,全面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大力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将过去的“单向管理”转变为“政民共管”,使人民群众与城管执法部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二是加强舆论引导。为进一步加强政民互动,我厅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于2017年建立运营省级城管微信公众号“广东人民城管”,围绕城市管理执法动态、执法规范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近年来合计推送文章1300多篇,阅读人数超过118万人,阅读次数超185万,有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地城管执法部门通过设立网站、微信公众号、便民服务热线等载体,大力宣传城管执法正能量,构建城市管理执法立体宣传大格局,有效树立我省城管队伍正面形象。

  (四)以纪为本,狠抓作风纪律,队伍形象持续优化。一是转变执法方式。全省城市管理执法系统努力适应新时代城市管理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行“721”工作法,坚持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日常执法工作中更加注重沟通、交流、协商和服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近三年来,未发生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暴力执法行为,城市管理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我厅始终注重加强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2019年专门开展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并下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的通知》等系列通知,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等政策规定真正落地。同时,制定印发了《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执法常用流程和文书示范文本》《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分为工程建设与建筑业类、住宅与房地产类、城乡规划类)》等系列文件,并且持续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不断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严肃执法纪律、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三是强化执法督察。指导督促全省各级城管执法部门持续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严肃执法纪律、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履职尽责能力,通过领导行走基层、开展队容风纪检查、执法规范化专项调研、加强考核评优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同时,注重拓宽城管执法监管方式,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便民服务热线等载体,畅通公众参与、监督、建议、投诉渠道,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社会组织、市民等社会各方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规范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依法行政水平。

  四、各地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地方做法

  广州市综合利用视频云平台、智能分析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全面整合共享该市23万多路视频资源,率先在全国开展视频智能分析实战应用。人工和智能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算法对店外经营、占道广告牌、游商小贩、乱扔乱倒、乱堆物料、垃圾桶满溢、乱拉挂等“六乱”问题以及建筑垃圾运输车超载运输等9类城市管理问题做到自动抓拍、自动识别、自动告警、一键分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另一方面,指挥调度组全天不间断对全市所有的视频监控点开展视频执法,发现问题直接截图立案,上传数字城管,进行精准监控,调度一线队员及时处置,建立片区执法人员30分钟内响应到达的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对市容秩序的“及时发现、即时调度、实时处置、动态监管”的智慧执法机制。进一步提升巡查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

  深圳市以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为契机,积极开展现有行业应用系统升级迭代工作,推动灯光照明、园林绿化、公园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更多应用场景在城管领域落地,推动城市管理“一网统管”。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开展城市管理领域全要素、全领域、全周期数字化治理,整合形成包括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等城市管理综合数据库,集中展示数据和重点区域,突出展示重难点问题治理进度,实现对城市管理重要运行体征指标的实时掌握、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推动多部门综合治理,实现城市治理“一张图”。推进“一体化”智慧城管建设,加强行业应用联动和内部资源整合,将分散、独立的行业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综合系统,推进城市管理行业综合服务“一网通办”、综合管理“一网统管”、综合决策“一网协同”,实现三个“一网”融合。开展对《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管理规范》等多部法规、规章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形成从“特区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层级完备的城管执法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每年组织两次岗位练兵,春季开展大练兵,秋季开展大比武,切实提升城管执法队伍能力素质。

  珠海市持续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13期“城管大讲堂”,累计培训超1600人次,不断提高城管人讲工作、讲团结、讲创新、讲奉献的意识和能力;出台《珠海市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2021年度基层城管执法工作测评指标》,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持续开展“走一线、亲体验、面对面”活动,走访挂点联系服务企业,排查办事“堵点”,将排查的8项“问题清单”逐一整改落实,变成优质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满意清单”。

  东莞市创新制定了洁净东莞组合拳“五件套”,形成了发现问题、量化考核、精准整改、问政进言的闭环机制,并在实践中将这一机制逐渐完善,让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通过建设城市服务驿站、城管工作站的形式,整合城管、公安执法队伍力量,配备城管执法人员、巡防民警、辅警,初步建立联动、巡查、报告、回访、考核五大机制,联合处理所辖片区发生的城市管理问题,直接面对群众,有效提高了周边事件的响应速度及面对群众处理能力,驿站的服务窗口和24小时快捷自助办证设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享受更好的城市服务。

  惠州市开展“智慧城治网格化融合试点工作”,整合综治、市政、园林、环卫等部门人员力量入格参与协商共治,有效实现“人员共管、机制共建、问题共治、责任共担、信息共享”的社会治理网格功能,有效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江门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全面开展“城管进社区管到位”行动,践行“民生城管一线工作法”,坚持了解情况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上出实招、见成效。推行“城管进社区”服务,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按照“一社区、一服务站、一名以上队员”的模式,做强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落实“三事分流”“吹哨报到”制度,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快速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继续巩固和深化全国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把巩固深化专项行动与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与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结合起来,与全市城市管理执法系统重大任务结合起来,将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实抓细抓好,全面提升队伍政治素质、管理水平、执法能力和服务质量,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二)开展专项培训强化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完成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修订工作,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组织开展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局长培训班和专业能力提升业务骨干培训班,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协调推动我省乡镇街综合执法工作,提供“送教下基层”服务,录制实务授课视频,编制典型执法案例,指导县级行政执法事项开展,促进执法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全力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发展,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指导各地从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向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评价标准、数据对接标准等配套管理制度,加强城市预警、分析、应急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科技执法,指导各地积极探索推广“非现场执法”模式,运用视频监控设备、大数据共享等信息化手段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6月28日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