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陈绍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推动区域集中供冷发展的提案》(第20210464号)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区域集中供冷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00年后引入我国,广州大学城是我省最早建设的区域供冷项目,也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冰蓄冷项目,其他代表项目有广州珠江新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其中,广州珠江新城、深圳前海区域集中供冷项目以冰蓄冷技术为主,珠海横琴采用冷、热、电、汽、水等多种能源联供方式。以上项目都是利用了集中规划、统一建设的机遇,本着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区域能源优化等初心而建设。大学城项目运行至今,已被认为是不成功的代表,集中供冷费用过高,令许多学校不得不重新自建中央空调机房或改装分体空调。珠江新城容积率高,单位面积的用冷费较大学城有所缓解。而前海在全国率先将区域集中供冷列为公用事业,将其纳入市政公共设施,保证接入费和使用成本(含能源和维护成本)不高于自建,并对集中供冷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由此可见,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实施与城市区域整体规划、项目的经济性密切相关,我省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集中供冷。
(一)国土空间规划考虑区域能源。一是根据国家统一工作部署,正在开展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初步提出推进包含集中供冷在内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重点解决包含集中供冷在内的能源基础设施的区域协同问题。
(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按照建立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国家和省积极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冷热电多联供等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鼓励支持社会资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第三方建设运营模式,结合酒店、综合商业中心以及产业园等区域综合用能需求投资建设区域集中供冷,加强热、电、冷、气等能源资源集成和互补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三)积极加强政策扶持。区域供冷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管理,由市场各方协商确定。为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降低供冷企业用电成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蓄冷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发改价格函〔2017〕5073号)规定,我省使用蓄冷技术的集中供冷项目在谷期(0点到8点)的用电价格仅为平段电价的四分之一,发挥冰蓄冷、水蓄冷等技术为电网调峰的优势,降低区域供冷价格。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七部委《关于印发<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9〕1054号)提出的“到202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的要求,支持在公共机构、大型公建、地铁、机场等重点领域,运用蓄能蓄冷等多种技术实施升级改造。
二、存在问题
(一)缺乏全面的分析。现阶段关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的研究多侧重于设计阶段的分析,主要涉及供冷半径、冷水供水温度、二级管网优化设计、负荷特性与预测以及区域供冷能效比影响因素方面。缺乏反映区域集中供冷实际工程的运行经济性、运行效果和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对用户使用情况的分析和研究;缺乏全寿命期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在当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施路径中,缺乏区域集中供冷技术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的路径研究。
(二)节能应以民生为重。节能应在满足人民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需求上进行营造。经粗略调查,目前区域集中供冷的冷价往往高于电价或持平(而单位制冷量如果采用分体空调,需要的电价远小于冷价)。尽管前海项目做出了使用费不高于自建的保证,但按照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模式,前海项目的冷站以及管网建设成本由政府承担的经验不可复制推广。总体来说,目前终端用户大都承受高价冷气,难以为继,也不利于集中供冷项目可持续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合理做好整体规划建设。将继续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部署,指导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加强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沟通协商,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做好区域集中供冷的用地保障和空间布局。特别对于一些规划新区和产业园区,尤其是容积率高和负荷密度大的区域建议综合考虑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市政基础设施、用能需求和供能条件等统筹推进供冷项目规划建设实施。对于评估确定具备可行性的新区或园区,应发展区域集中供冷,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及建设运营。
(二)充分发挥示范项目作用。对省内外已有的区域集中供冷示范项目进行充分调研,摸清供冷项目建设情况、运营成本、供冷覆盖范围和减排效果,对各方运营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指导运营方组织研究和论证,充分考虑适用条件和技术保障措施,结合当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制定发布技术标准,保障从冷源到末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充分发挥集中供冷的优势,提高系统制冷能效,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举措,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可持续发展区域集中供冷。由于区域供冷系统复杂、庞大,冷量输送距离远,设备数量多,运行时又存在部分负荷工况以及不同建筑用冷特性差异,导致部分负荷下系统运行能效不高、能耗过大和用冷浪费等现象。在选用区域供冷时,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基于全寿命期及对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充分分析利弊。在设计之初,需做到精细化,合理计算设计负荷。在日常运行管理方面,应注重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并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和调适。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用户的节能宣传和培训。全过程、多维度、各主体共同保障区域供冷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