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的具体要求,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持续推进“专家指导+志愿服务”历史文化保护巡查工作模式。自2022年启动全省全要素历史文化保护巡查工作以来,完成全省23处历史文化名城、24处历史文化名镇、67处历史文化名村、110处历史文化街区和4516处历史建筑的“体检巡查”,2024-2025年度工作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构建历史文化保护巡查数字化新体系,使巡查效率显著提升42%,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历史文化保护巡查经验”。
一、系统集成:构建智慧管理中枢平台
针对传统巡查工作存在的“数据孤岛”“多头管理”等难题,2023年起,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综合管理平台”),其中专门为巡查工作设立了巡查管理平台,该平台具备三大核心功能:
1.智能调度中枢:依托综合管理平台的数字化底座,巡查管理平台完整接入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各类保护资源,实现统一的底数管控。巡查管理平台集成了巡查任务发布、进度实时监控、专家在线评审、数据多维分析、问题整改反馈等全链条功能模块,有效解决了传统巡查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信息碎片化等难题。
2.公众巡查终端:由技术团队共同开发了“数字巡检”小程序,公众巡查的一手数据可直接接入平台,且内置5类巡查指引模板,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即拍即检”。
3.动态监测仪表:建立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健康评价表,对建筑结构安全、传统风貌等9大维度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图:华南理工大学潘莹教授团队与广州欧科共同开发“数字巡检”小程序
二、机制创新:打造协同巡查闭环体系
广东省创新采用“专家指导+志愿服务”模式,整合设计单位、高校师生等专业力量,构建覆盖全省的历史文化保护资源巡查队伍,并依托巡查管理平台,形成“任务派发—实地巡查—专家审核—数据统计—预警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1.任务派发:数据与综合管理平台对接,直接调用登记录入的历史文化资源数据,有效防止遗漏任务。
2.实地巡查:小程序中置入了包含26个典型问题的案例库及巡查指引指南,达到“巡查即培训”的效果。
3.专家审核:专家在系统后台实时跟进审核,及时与志愿者沟通并修改巡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填表不规范之处。
4.数据统计:平台实时更新各项问题数据,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统计和情况梳理。
5.警告上报:针对空置失修、结构岌岌可危等紧急情况设计了预警功能,系统平台自动筛选相应预警项进行上报,使监管保护更加及时。
截至2025年5月,依托“数字巡查”小程序与巡查管理平台,大学生志愿者已完成102处历史文化街区和3828处历史建筑的巡查,巡查进度比往年提高42%,实地拍摄、情况填表等方面的巡查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图:佛山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组织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三、数据赋能:激活数字化保护新动能
经过三年探索实践,广东省已建立起覆盖全域的“一街一档”“一房一策”数字化档案系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从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升级。依托巡查管理平台,各类工作报告实现一键生成,整体工作效率提升80%,促进保护工作迈入“智能巡查—精准分析—科学决策”的数字化新阶段。
巡查工作开展以来,已动态跟踪3处历史文化名镇、2处历史文化名村、23处历史文化街区和56处历史建筑的修缮过程,累计发现并分类梳理八大类20项具体问题,涵盖风貌失调、环境欠佳、开发过度、管理不善、质量隐患、风貌丧失、活化不足、价值弱化等核心症结。针对这些问题,广东省通过负面清单和整改反馈方式,向各市下发整改要求,实现整改闭环管理,确保保护工程高质量推进。
佛山市亨堂邓氏宗祠(2023年修缮完毕)
东莞市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修缮完毕)
在实践过程中,广东省探索形成了“数据互联、精准巡查、智能分析、多方协同”的智慧巡查新模式。这一模式依托综合管理平台和移动端小程序,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保护对象100%建档入库,二是巡查过程全程留痕可追溯,三是形成专家指导、问题反馈、地方整改的完整闭环。下一步,广东省将持续优化“智慧巡查”系统功能,推动保护工作向“智能预警、精准干预、长效维护”深化发展,为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