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驻丰顺留隍镇工作队:在“守”与“创”中前行
2024-06-19  14:30    来源:南方农村报

  为期三年的驻镇工作即将结束,驻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成员们各自写下了感言:

  “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我明白了基层是最好的课堂。”

  “最欣喜的是,这座小镇因我们的到来而发生了一些变化。”

  “回首这三年……干出了一些成绩,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自感问心无愧。”

  2021年6月30日,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化工销售分公司组团的工作队正式进驻留隍镇。三年来,工作队的真帮实扶让留隍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62户重点监测户中有53户有序退出,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光伏发电照亮村集体增收路,3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留隍橄榄”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标志、留隍镇骑楼古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成功申报,当地特色招牌进一步擦亮。

  留隍镇,韩江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两年,通过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留隍镇的绿水青山成色更足,风景美不胜收。

  创收 ▶▷

  光伏照亮增收路,36村年入“10万+”

  撤队的时间将近,但工作队手头仍有不少事要忙碌,“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工作队队长胡增辉一直念叨着。他放不下的事情之一,是村级光伏发电站的项目验收工作。

  村级光伏发电站建设工作于2022年开始谋划,几乎贯穿了工作队整个驻镇周期。进驻之初,工作队曾对全镇37个村(社区)进行调研,因留隍镇辖区面积大,位置最为偏远的西山村距离圩镇约30公里,工作队花费了2个月时间才逐一摸透所有村,掌握村里所需,由此精准发力。胡增辉指出,彼时留隍镇各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有16个村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而症结在于资源禀赋欠缺。

  “我们村集体只有一片公山,根本没有土地来发展产业,每年村集体收入只有入股分红的3万多元。我在村内当干部这么多届了,一直找不到办法。”那时,小东村支书胡雁洋向工作队倾诉了多年来的困惑与无奈。

  没有资源怎么能发展产业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基层干部,也让工作队犯了愁。

  转机出现在2022年,丰顺县发布《2022年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奖补方案》,纳入奖补范围的行政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按项目建设实际结算总额50%进行奖补。该项政策的出台,为留隍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指明了方向。

  然而,对于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各村积极性却不高。胡增辉介绍称,虽然县级财政有奖补,但是镇村需要按照15%和35%的比例进行筹款,村支书都表示经济压力大,村账的存款大多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款这类“死钱”,必须“专款专用”,而且十分担心光伏项目回报率低。

  为了解决各村的后顾之忧,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讨论决定召开专题会议,承诺为各村做担保,盘活存量资金用于光伏发电站建设,并选取了小东村和上湾村作试点,起到示范作用后再陆续推广。

  2023年5月,小东村和上湾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楼顶架起了光伏,并成功并网发电。其中,小东村的光伏项目是121.26kW,当年光伏收入7万元;上湾村的光伏项目分别是55.46kW和42.3kW,当年收益3.35万元,加上小东村入股分红3万多元,以及上湾村生态公益林补助款和投资收益共9.8万元,两村在202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的目标。

  新美村的光伏发电站验收完成,每日收益登录小程序便可查看,十分便捷。

  “看到试点村的收益不错,我们村也积极争取到光伏发电站项目,工作队还经常来村里了解项目进度。现在用手机就可以看到每天的光伏收入,整体收益比想象中要高。”新美村支书叶树春打开手机小程序,展示当天的光伏收入情况。由于并网1个多月以来,半个月都在下雨,目前的光伏收益为4000元,不下雨的时候预计每月收入7000元,全年预计增收6万元。“我们村投入了23万元,按照现在的势头,很快就可以还清这笔钱。”叶树春说。

  胡增辉介绍,全镇共有18个村建设了光伏发电站,目前验收工作正在开展,实现了全镇36个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

  为提升口铺村村民和村集体收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引荐碧桂园集团推动庭院苗木经济产业发展。该项目由国强基金会捐款410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90余万元,完成培训基地(大棚)建设,全村已种植苗木约2000株。

  创富 ▶▷ 

  科学改良橄榄树,新果一斤上百元

  仲夏时节,橄榄树上的果子才冒出了头,散发出的清香已在空气中氤氲。作为省级青榄专业镇,留隍镇橄榄种植面积达3.8万亩,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近年来,这一“土特产”发展出了新的“致富经”。

  留隍镇橄榄种植已有200年历史,尤以“清香甘甜”著称。

  留隍镇橄榄种植已有200年历史,但长期以来,果农习惯“看天吃饭”,橄榄的经济效益提升受到一定限制。如何进一步将橄榄产业做大做强,是工作队三年间持续攻克的一个难题。

  工作队积极对接科技特派员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多次深入留隍镇主产村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科技特派员许炳强指出,留隍橄榄存在管理粗放、农药施用太多、橄榄林林相单一、橄榄树干高等情况,导致容易出现病虫害、采摘困难、土壤板结等问题。

  果农是当地的“土专家”,改变他们一直以来的种植习惯存在较大难度。为了作出示范,工作队与留隍橄榄协会对接,在广东裕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开展橄榄树改良工作。

  “大部分橄榄树高10-15米,有三四层楼的高度,最高的甚至有七八层楼高。原先都是通过老办法,用长长的竹竿将橄榄从树上打下来,导致橄榄品相不稳定,采摘时也会存在人身危险。”留隍橄榄协会秘书长、广东裕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廖嘉臣告诉记者,其公司在全省有5个种植基地,在工作队的技术帮扶下,高大的橄榄树矮化为3-5米高,果农站在小板凳上就可以采摘,且不影响橄榄产量,目前已有1万株橄榄树完成了矮化改良。

  在工作队的技术帮扶下,高达十余米的橄榄树进行了矮化,更方便果农田间管理和采摘。

  橄榄树矮化改良后,在枝干上嫁接了新的优良品种,比起土橄榄,新品种在口感和产量上都有明显提升。这背后离不开工作队与科研单位的协调和对接。廖嘉臣表示,他们种植的晚嘉橄榄全省稀有,其他品种嫁接五年才能结果,但该品种缩短了一半的生长周期,实现两年开花、三年结果,品质亮丽,2023年卖到了120元一斤。

  此外,在工作队的积极协助下,“留隍橄榄”于2023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标志,在品牌化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守护 ▶▷

  助力改造骑楼街,千年古镇焕新生

  地处韩江之滨,留隍镇居于梅州、潮州及揭阳三地之间,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在此地相汇交融。据《丰顺县志》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留隍设巡检司,其时有内街、外街、下街、横街等处店铺360间。早在清代年间,留隍就已成为韩江中下游比较繁荣的小商埠。

  万江古庙旁遮天蔽日的成片树林,见证着留隍镇的悠悠岁月。

  在悠悠岁月里,留隍镇较为完好地保留下由300多座骑楼组成、约800米长的骑楼街,极具潮客文化特色,在当地也被称为藏风聚气的财源街,至今仍是留隍镇的商业中心之一。但在岁月的洗礼下,骑楼街的外表已经斑驳、路面坑洼、“三线”十分混乱。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工作队积极配合留隍镇政府实施骑楼古街改造项目,其中一期由乡贤捐助资金1800万元。工作队还积极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沟通协调,申请下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经费700万元,开展二期和三期工程项目。目前,骑楼古街改造一、二期项目已全面竣工验收,三期正在施工中,留隍镇骑楼古街历史文化街区也已申报成功。

  修缮后的骑楼建筑错落有致,独具潮客文化特色。

  晨光初晓,走进骑楼古街,踏上仿石砖地面,经过了妈祖庙,当地的老人早已准备好了一桌贡品,进行日复一日的祭祀活动。此时,过去与现在仿佛交汇在同一时空,千百年前的人们是否也在此地供奉着妈祖,烧香祈祷出海顺利、满载归来?想必这就是对骑楼古街进行保护传承的意义所在。

  驻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帮扶工作队成员 

  胡增辉:队长,来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处

  刘向阳:驻口铺村第一书记,来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处

  陈 权:驻新埔村第一书记,来自中国石油华南化工销售分公司

  芦洪凯:队员,中国石油华南化工销售分公司

  林扬挺:队员,来自中国石油华南化工销售分公司

  郑佳曼:金融助理,来自中国农业银行南海分行

  许炳强:科技特派员,来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刘 锴:大学生志愿者

  巫嘉超:大学生志愿者

  郑晓晴:大学生志愿者

(记者:谢晓莉)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