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唤醒历史街区,激活千年商埠——古镇复兴的棉湖经验
2025-04-22  11:22    来源:南方+

  作为粤东千年古镇,揭西县棉湖镇正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文旅商贸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

  棉湖,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因云湖两岸木棉繁盛而得名,自古商贸繁荣、文风鼎盛。《棉湖社学碑记》中“土田肥美,民物殷饶,衣冠之族,弦诵之家,甲于通邑”的记载,印证了其兴盛时期经济之蓬勃、人文底蕴之深厚。

  1996年,棉湖镇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南门里片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片区内保留了大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街巷格局和传统建筑,包括省级文保单位4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2处及不可移动文物37处,同时棉湖英歌等8项省级和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薪火相传。解放路、打铁街、南门大街等核心历史街区也保留完整,构成了古镇独特的文化肌理。

  2023年棉湖镇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借力政策东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该镇深入挖掘核心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修旧如旧升级改造历史街区,成功打造棉湖解放路热门文旅IP,一次次引爆古镇“人气值”。

唤醒历史街区,激活千年商埠1.jpg

  回望棉湖古镇复兴的来时路,诸多经验做法具备复制效仿的价值。

  规划先行+多元投入,破解发展瓶颈

  古镇复兴,规划先行。棉湖镇创新建立县镇联动机制,发挥县镇两级“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与7个工作专班的工作职能,以编制实施《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典型镇(中心镇)建设规划(2023-2025)》和《棉湖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为抓手,规划了以解放路老街活化为突破口,示范带动古镇历史街区保护开发乃至全域发展的改造思路,并量身定制“文旅商贸融合”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棉湖探索出“政府主导、央企助力、贤达反哺、群众参与”的“1+1+N+X”多元投入机制,撬动多方资源破解发展瓶颈,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厚实的资金保障。

唤醒历史街区,激活千年商埠2.jpg

  两年来,政府统筹专项债、驻镇帮扶等各类资金引入约2.4亿元用于典型镇规划建设,其中3300万元专项债资金用于实施解放路老街改造工程。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实施棉湖镇沿江路、南门里特色街区改造等4个助力项目建设,助力加快南门里旅游景区打造连线连片。家乡贤达共筹资了5400万元“百千万工程”建设资金,其中京广线缆集团负责人独资捐资超3000万元完成南门大街升级改造并无偿移交政府运营管理。

  棉湖镇还广泛发动地方慈善机构、企业家、居民群众等社会力量投入支持——社会集资约158万元用于云湖古桥修复项目;收到了212份居民群众意见建议,成为推进老街改造规划的重要参考;施工过程中周边群众团结配合、主动帮忙。“人心齐,泰山移”,依托热爱家乡的情怀,当地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的全民共建共享氛围。

  资源活化+环境优化,重塑千年商埠

  为重塑古镇竞争新优势,持续激发城乡发展活力,棉湖镇把握存量资源盘活转化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两大关键,成立“强镇富村”公司——揭西县棉湖领航贸易有限公司,全面清理盘活周边低效闲置厂房、土地、公产房等资源,累计整合盘活县级资产132处、镇村资产52处。

  周边资产经过市场化运营后,公产房出租率接近80%,解放路沿街铺面租金也由原来的400~800元上涨至1000~2400元。“强镇富村”公司紧接着引入导游服务、直播带货等多元业态,预计年收益可达350万元,实现“资产盘活—收益反哺”良性循环。

唤醒历史街区,激活千年商埠3.jpg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挖掘弘扬“千载商埠”历史传统,棉湖镇简化流程、政策支持、完善服务等举措,全力打造尊商重商安商优质环境。两年来,全镇共招引项目40个,协议投资总额65.25亿元,2024年市场主体净增1793户,重塑该地“以商兴城、以城聚商”发展格局。

  为激发镇村抓发展的主动性,当地还建立了税收增量共享机制和村集体经济收益与干部奖励待遇挂钩机制。2024年,全镇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67亿元,其中县级库5813.89万元,超任务数881.71万元。通过财政改革政策,可“真金白银”获得352.68万-529.03万元的增量财力支持,并可统筹用于补齐批复标准内的绩效奖发放标准差额,充分调动起全镇干部职工积极性。

  “经济增长—绩效提升—干劲增强”的良性循环,成为古镇经济活力持续迸发的重要推动。

  业态植入+流量赋能,推动文旅融合

  美食、非遗、古建筑,棉湖古镇这三大文旅招牌如今相辅相成,形成当地的流量密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漫步在棉湖解放路,触摸古建筑的岁月风华,见证非遗技艺的动态传承,品尝地道美食的烟火气息,购买非遗匠人手工制作的作品,感受丰富业态的消费活力。这样的场景离不开街区在特色业态培育上的精心设计。

  棉湖解放路锁定了“原味市井生活”“深度休闲体验地”的发展定位,在保留21家老字号商铺的基础上,另外设置了18家移动小木屋摊贩,售卖揭西“地标”美食和特色农产品;引入23家棉湖特色小吃商户,售卖春卷、糯米饭、无米粿等特色美食;打造6家非遗展馆,增加棉湖英歌、钱坑木雕、凤江竹编、刘厝寨金狮非遗文化体验。

唤醒历史街区,激活千年商埠4.jpg

  每逢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节点,该地则组织英歌舞、青狮、舞龙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人气聚集。在各级各类媒体矩阵的加持下棉湖古镇一次次攀登“流量高地”,2025年春节期间游客量历史性突破60万人次。各大商铺也迎来客流巅峰,营业面积40多平方米的特色商铺“老式卵清糕”高峰期8天营业额就能突破10余万元,营业面积50多平方米的“新寨脚糯米饭”年营业额超60万元,传统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高效转化在此具象化。

唤醒历史街区,激活千年商埠5.jpg

  随着棉湖古镇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媒体、影视剧组、大型赛事将目光锁定这里——电视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电影《给阿嬷的情书》在此取景拍摄,《龙腾盛世大湾区——2024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在此取景录制,2024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揭西棉湖站登上央视《第一时间》栏目。由此可见,古镇文旅潜力越挖越有。

  精细管理+全域整治,古镇品质跃升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古镇旅游正面临从“观光式”到“体验式”的转型升级——景区“颜值”决定了游客的第一印象,而旅游体验的质量则决定了复游率和口碑传播。

  为实现古镇风貌与旅游品质的同步提升,棉湖镇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南门里旅游景区专门设立管理处和警务室,实现日常管理、安全保障、游客服务的无缝衔接。通过建立商户信用评价体系,严格管控节假日商品价格,有效杜绝了宰客现象,提升游客游玩观光体验,营造宾至如归的旅游环境。

  近两年来,棉湖镇不断开展南门里旅游景区、沿线国省道、高速路口通镇区“补绿增色”工作,新增植树3.38万株,推进省道S237线灰寨至棉湖段改建及配套工程、棉湖镇城东路至湖东大圆路段微改造等项目,全域见绿见美见变化。

  为提升镇整体形象,棉湖镇聚焦凤江高速路口至解放路核心区域,以“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思路,统筹推进棉湖高科技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京棉公路景观提升、南门里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建成万亩连片水稻种植基地、解放路特色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打造“四季常绿、见绿见美”生态廊道,形成“现代农业—生态风貌—古镇文旅”综合展示窗口。

  从千年商埠到活力新城,作为“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棉湖通过古镇复兴生动诠释了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传承”的深刻内涵。

  文字:程羽

  图片:程羽 陈憧炜 吴妍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