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政务
广州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激发老城新活力
2022-12-09  10:24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州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用“绣花”功夫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加强政策保障,注重探索创新,重视长效管养,引入社会力量,极大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居住品质。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改造810个老旧小区,累计改造老旧建筑4670.4万平方米,“三线”整治2621.5千米,增设无障碍通道100.6千米,完善消防设施6.2万个,累计新增社区绿地和公共空间676个,惠及64.1万户家庭、205.2万居民。

  顶层设计:谋划成片连片改造升级

  广州在全省率先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印发联动工作机制、共同缔造、引入日常管养等配套政策,逐步构建老旧小区改造“1+N”政策机制体系,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政策支撑。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广州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统筹指导、服务技术和综合评估,从功能优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风貌塑造、文化培育、业态提升等八个方面提出指引,补齐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短板。广州还制定了老旧小区改造综合评估办法,涵盖工作统筹、实施进度、文明施工、资金使用、改造成效、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推动高质量改造。

  根据国家关于“市、县应当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的要求,广州以“完整社区”为目标,选取一批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提升,由单个小区改造向成片连片纵深推进,由小区物理空间改造向街区社会治理转变。此举可挖潜片区存量资源,活化利用低效空间,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引入社会力量多环节参与,挖掘文、商、旅、创等街区价值,发挥片区改造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人居环境、文化环境、营商环境“三提升”。

  补齐短板:消除安全隐患,增加配套供给

  广州结合城市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为目标,出台《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及标准指引》,涵盖基础、完善、提升、统筹四大类60项改造内容,对失养失修失管的小区按照高标准实施优先改造,补齐社区设施和服务短板。

  改造中,以消除安全隐患和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聚焦水电气路、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民生事项,开展“三线”整治,补齐消防等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社区安全韧性。此外,注重丰富社区供给,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养老、托幼、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大力推动电梯加装工作,植入公共空间,构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盘活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培养“造血”功能

  广州探索活化利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既有建筑,优先增加公共服务及市政公用设施,适当增加便民商业设施,控制活化利用对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升老旧小区服务功能。

  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广州鼓励社会资本统筹利用城镇老旧小区及周边公有房屋、公共低效闲置用地等各类存量资源,全链条或分阶段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养等实施工作,提供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以产生的收益平衡前期投入。对“引入-监管-退出”全流程作出指导,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培养老旧小区“自我造血”能力。

  共同缔造:搭建交流平台,居民全程监督

  老旧小区改造离不开居民支持,广州通过基层党建统领社区改造,构建“区-街-社区-网格-楼宇”五级党组织网络,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形成有序参与、有效治理的良性循环。

  广州完善“共同缔造”机制,组建由居民代表、居委会、政府部门、设计师、物业公司等组成的建设管理委员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全过程鼓励引导居民参与监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举办“大师作+大众创”系列活动,发挥大师引领作用;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收到近60份创意新、可实施性强的作品,吸引141万人次居民群众参与投票评选。

  广州积极引导专业经营单位出资参与小区改造中相关管线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专营单位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老旧小区改造,对其取得所有权的设施设备等配套资产改造产生的费用,可作为该设备的计税基础,改造和维管费用可按规定计提折旧并在当期费用税前扣除,激励专营单位出资参与改造。

  案例:“四无”小区破墙“大变身”

  广州光学厂宿舍微改造项目位于海珠区新港西路214号,东临广州塔地区,西临中山大学。项目涉及11栋楼、305户、1050人,小区原为广州光学厂和华南医疗器械厂宿舍,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1世纪后逐步形成了无物业管理、无市政设施、无维护管养能力、无公共服务功能的“四无”小区。

  在“补短板”方面,针对社区双围(危)墙的人为“壁垒”、存在安全隐患等痛点,微改造项目首先是拆除居民的“心墙”。经过无数次的协调沟通,解开两厂职工“心结”,拆除横亘在两者之间的围墙,将危墙改造为小区的历史光影景墙,从而打破“红线壁垒”,拓宽应急车行道,消除隐患。融合光学厂和华南医疗器械厂两厂历史文化,改小区名为“光华小区”,提炼设计同时含有“光”和“华”字的小区标识。

  在盘活资源、引入资本方面,微改造将光学厂、华南医疗器械厂的空置房、空置地盘活,建设文化休憩广场,为居民提供茶余饭后休憩、交流场地,协调将空置房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同时,沟通协调属地单位出资、居民集资共建社区公共设施、设备,解决一直以来生活水压不足的问题,更新已老化的供电线,更新平层屋面。

  微改完成后,小区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居民自发组织成立业委会,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维护改造成果,推动小区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品质化、长效化”。(文:李天研)

附件下载

-